各学院:
为进一步激发环境设计相关专业学生的创造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完善环境设计相关专业创新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从而培养一批高素质环境设计人才,决定启动2025年安徽省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校内选拔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竞赛内容
(一)作品要求
参赛作品具体要求如下:
1.室内空间设计类:
包含室内公共空间、室内住宅空间、展示空间、室内陈设等创意设计。最终完成的排版,竖版45cm*80cm压缩不超过8M,限1个版面。主要效果图和平面、立面、剖面图(总数最多不超过20张)及源文件,提供jpg文件格式,图片分辨率达到印刷质量要求,以便专家复评、作品出版使用。
2.景观与规划设计类:
包含城乡规划、公共环境景观、景观照明、住宅庭院等创意设计。最终完成的排版,竖版45cm*80cm压缩不超过8M,限1个版面。主要效果图和平面、立面、剖面图(总数最多不超过20张)及源文件,提供jpg文件格式,图片分辨率达到印刷质量要求,以便专家复评、作品出版使用。
3.建筑艺术设计类:
包含商业建筑、文化建筑、居住建筑、桥梁等创意设计。最终完成的排版,竖版45cm*80cm压缩不超过8M,限1个版面。主要效果图和平面、立面、剖面图(总数最多不超过20张)及源文件,提供jpg文件格式,图片分辨率达到印刷质量要求,以便专家复评、作品出版使用。
4.公共艺术创作类:
包含建筑与环境空间中的壁画、雕塑、装置、环境公共设施等。最终完成的排版,竖版45cm*80cm压缩不超过8M,限1个版面。主要效果图和平面、立面、剖面图(总数最多不超过20张)及源文件,提供jpg文件格式,图片分辨率达到印刷质量要求,以便专家复评、作品出版使用。
5.环境设计手绘类:(设计类手绘而非写生)
包含室内空间设计、景观与规划设计、建筑。严禁临摹他人环境设计手绘作品,A3尺寸,限版面一张,电子版扫描成PDF格式(一幅作品可呈现全貌及个别细节,不超过5个画面)。手绘作品纸质版与参赛作品报名表及大赛承诺书需在9月10日前交至尚行楼A308室。
(二)竞赛方案
本次大赛分为本科与研究生组、专科生组,每组分五个参赛作品类别。参赛选手将参赛作品在指定时间内提交至大赛组委会,大赛专家委员会根据评审要求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评审。
二、竞赛资料
各参赛队伍按大赛内容要求,完成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在大赛作品征集期间,提交如下资料至电子邮箱:
非手绘类参赛作品需提交的材料包括:参赛作品报名表(附件1)及大赛承诺书(附件2)PDF版、参评作品排版、作品效果图文件夹、CAD文件。请各参赛者按规定格式提交相关文件,否则作品不能正常显示,影响评审。
三、竞赛规则
(一)报名资格
参赛人为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参赛作品须为参赛人在校期间完成的作品,作品完成时间须为2024年10月至2025年9月10日。
设计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不得侵犯他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等人身权利,不得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请勿投递之前已经在其他国内外赛事中获奖的作品,一经发现,将被取消参赛资格并自行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二)报名要求
1. 参赛作品提交截止日期:2025年9月10日。各参赛作者一次性报送,不接受重复和同一作品跨组别重复报送。
2. 每个参赛类别中,参赛者参与作品数量不超过3项,其中第一作者不超过2项。每个参赛类别中,每组作品的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2人,同一教师指导报送的作品总数不超过4件,其中第一指导老师限2件、其他排序指导教师限2件。超过要求件数将取消参赛资格。学生参与比赛可以无指导教师。手绘设计类每组作品参赛主创人员人数不超过2人,其他类别每组作品参赛主创人员人数不超过4人。
3. 所有参赛作品均系参赛者本人(或老师指导下)自行创作的作品,参赛作品内容须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参赛作品所涉及的画面、声音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授权书。大赛组委会不负责对参赛作品拥有权进行核实,若发生侵权或违反知识产权的行为,由参赛者自行承担法律责任。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者,将被取消参赛资格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比赛暂不接受由AI参与的作品。
4.大赛所有参赛人员(包括指导老师和参赛项目全部成员)须注册登录“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www.lingyangplat.com),并将注册成功页面截图一并提交至电子邮箱,所有参赛项目均须上传至“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羚羊科产”板块。
(三)成绩公布
校赛终评结果公布日期暂定为2025年9月15日,如有变动,将在校赛QQ群另行通知。
四、成绩评定
(一)评分标准
分项 |
细则 |
比例 |
作品完整性 |
效果图方案和平、立、剖面图方案及文字说明表达完整,能够反映设计的目的和理念。 |
20% |
风格独创性 |
作品为原创,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创意,构思巧妙,创意内容与设计表现恰当、完美,适当地体现出地域和文化特征。 |
30% |
艺术感染力 |
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独特的设计观念,设计与内容描述相吻合,效果表现和空间尺度运用合理。 |
30% |
技术表现力 |
运用恰当的艺术表现手段,具有丰富表现力和说明性。 |
10% |
社会影响力 |
具有较大的市场应用价值、商业价值、参考价值。 |
10% |
(二)评分方法
作品采用匿名评审方式,所有参赛资料不得出现作者姓名、学校、指导教师等信息,否则将取消其参赛资格。
五、奖项设定
原则上按照参赛组别、类别作品数量的10%、20%、30%设立一、二、三等奖。
六、竞赛须知
参赛者必须保证其所参赛的作品为本人原创设计作品,不能由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作品代替,如因抄袭和剽窃他人作品、窃取商业机密而发生知识产权或版权纠纷等均由参赛者自行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联合创作的作品,所有作者均需实际参与了该作品的创作。请勿投递之前已经在其他国内外赛事中获奖的作品,一经发现,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如有下列情况大赛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并索回相关奖项。
1.含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内容;
2.含有过于色情、暴力、血腥,或其他不良思想的内容;
3.涉嫌临摹、剽窃,或其他侵犯他人著作权的情况;
4.经官方认定具有舞弊行为的情况。
七、联系方式
刘老师:18032028488
校赛QQ群:1038501444
作品投递邮箱:916157086@qq.com
教务处 建筑学院
2025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