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看安科
09.28
-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03.26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08.27
-
学校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工作部署会
08.29
-
学校举办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
08.29
-
我校获批2个农业农村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08.29
-
一等奖!我校代表队在全国第十届“雄鹰...
08.29
近日,由我校申报的“农业农村部土壤质量马鞍山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农业农村部作物种质资源滁州野外科学观测站”获批立项建设,这是我校首次获批农业农村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项目,标志着学校在服务国家农业战略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农业农村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产业技术体系共同构建起覆盖农业全领域的科研基地网络,是支撑农业科学研究、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基础平台,主要承担农业土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作物种质资源及农作物病虫草害等长期定点监测任务。
“农业农村部土壤质量马鞍山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选址于马鞍山市当涂县,由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李飞跃教授担任站长,该区域具备典型的长江中下游区域特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农业生态功能区。随着农业集约化程度加深,土壤质量、资源高效利用及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均面临严峻考验。野外观测站将通过长期野外观测和定期监测,获取土壤质量的动态变化数据,为研究土壤质量演变规律奠定数据基础。同时,观测站作为农业技术研发与示范平台,将持续开展绿色生产、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等研发与试验示范,为农业产业提供技术支撑与示范引领。
“农业农村部作物种质资源滁州野外科学观测站”由我校农学院李杰勤教授担任站长,依托安徽科技学院,以安徽省饲草种质资源库、安徽省玉米种质资源库十余年系统数据为基础,选址在滁州市凤阳县。凤阳县地处江淮分水岭,属南北气候过渡带,地形复杂、生态多样,是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观测站将长期开展饲草、玉米、水稻等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保存、观测与评价,构建覆盖表型、基因型与环境因子的多维度数据库;深入研究作物种质资源性状演化规律及环境-性状互作的分子机制,加速优异基因的发掘与育种利用,为培育突破性新品种、夯实国家种业安全根基提供科技支撑。(特约通讯员:刘晓丹 审核:陈丰 胡文靖 编辑:李锦)
【浏览:】
【关闭】